close

  回應質化療飲食有哪些疑,把脈中醫,專訪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
  中醫怎樣贏得更多信任(深閱長灘島讀·關註中醫發展(四))
  本報記搜尋行銷者 王君平 羅 彥
  近年整合負債來,中醫葯發展在爭議中備受關註。如何看待這些爭議?中醫葯未來如何更好發展、服務百姓?近日,記者專訪了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
  中醫不是偽科學,G2000有人借中醫行騙,傷害了中醫
  問:近年來發生了很多跟中醫葯有關的事件,比如中藥材摻假、各種“民間大師”借中醫行騙等。為何如今爭議總是伴隨著中醫?
  答:對中醫的認識,需要從更深、更廣、更遠的視野來看待。有人說中醫是偽科學、要把中醫從醫療體系中剔除出去。但同時也有很多人捍衛中醫。我認為,中醫是中華民族創造的醫學科學。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中醫葯健康服務需求潛力巨大,前幾年的張悟本事件說明,中醫市場需求很大,但一些人借中醫行騙,傷害了中醫。
  其實,近年來,群眾對中醫的關註度是增加的。據中醫葯民眾認知度調查報告結果顯示,90%的民眾表示會關註中醫葯信息的傳播,53%的民眾生病後願意首選中醫治療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更多老百姓希望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這種健康觀念的轉變,是強調健康養生的中醫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中醫葯的發展要順勢而為,更多地服務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問:中醫葯養生節目熱播,觀眾多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輕人並不信任中醫葯,如何提高中醫葯的接受度?
  答:中醫葯承載著豐厚的人文、哲學底蘊。近百年來,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瞭解得少了,對中醫葯的歷史和作用缺乏認識。殊不知,伴隨著藥源性、醫源性疾病大量出現,對於生活方式疾病,現代醫學也面臨挑戰。而中醫作為整體醫學,不僅治疾病,也治未病,擁有獨特優勢。
  要讓年輕人信任中醫葯,一個有效的辦法是將中醫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進入教育體系。讓年輕人從文化的角度自小正確認識中醫葯,培養對中醫的感情,並親身感受中醫葯的療效,逐步增強信任感。
  提高中醫葯接受度,還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使中醫葯的療效更明顯、使用更便捷,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不斷研發、推出滿足老百姓需求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各類中醫葯產品,推動中醫健康服務進入家庭。例如,已有人嘗試利用中醫理論研製的儀器,類似高清攝像頭,很方便地採集舌苔數據,結合中醫理論經計算機分析後給予健康提示。這對於提高中醫的接受度非常有益。
  中醫培養要遵循自身規律,讓更多人把中醫作為畢生追求
  問:對中醫不信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老百姓找不到好中醫。在中醫人才的培養上,您認為存在哪些問題?
  答:中醫臨床治病有療效,要靠人才培養——對中醫有深邃理解、對中醫葯文化有深厚感情、對診療有精湛技藝的中醫醫生。但現在,中醫教育走勢與中醫人才培養的規律有差距。
  第一,院校教育還沒有很好解決培養“鐵桿中醫”問題。目前國內有20多所中醫葯高校,但遵循中醫葯自身規律培養人才方面還不夠,很多人考上中醫院校但把中醫作為畢生追求的很少。
  第二,成為好中醫、名中醫的門檻高。成為好中醫需要讀經典、跟名師、多臨床、有悟性、善思辨、醫德好,是較長的過程。
  第三,中醫的地位、收入與職業貢獻不太相符。尤其中醫收費偏低,中醫號脈、開方、抓藥,其勞務價值與實際收入並不相稱。很多基層中醫醫院連醫生都養不起,導致中醫西化、中醫特色診療萎縮,中醫的聲譽與療效因此受到影響。
  問:有觀點稱,中醫發展要走精英之路。您怎麼看?
  答:中國中醫葯發展必須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能簡單說走高端或走低端,兩個方面應協同發展。我認為,中醫葯根在基層,活力在基層。中醫葯服務應著眼於基層,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簡、便、驗、廉”的特色和優勢。
  現實情況是,基層中醫服務人才短缺,而有一技之長的鄉村醫生卻不能通過執業醫師的考核。對於民間中醫,我們將對確有一技之長的中醫生進行考核,合格的頒發相應的執業證書,允許其在鄉村從事中醫專業服務。目前,四川等省已經開始這方面的試點。
  防止“中醫毀在中藥上”,要全流程監管,保證中藥材供應與質量
  問:去年以來,中藥材被曝光過農藥超標、摻假等問題。中藥材質量如何保障呢?
  答:現在很多老中醫說,中醫有可能毀在中藥上。深思熟慮的藥方,卻因為中藥材達不到應有品質,藥方起不到療效。提升中藥材質量,多方面的管理要提升。
  首先要保證中藥的質量,特別是常用的大宗藥材,應加強統籌管理。有專家建議成立中藥材專賣機構,從種植、採集、收購到加工,整個過程統籌起來。專營後,國家就可以調控價格,同時又能夠保證藥農等各方積極性。
  其次要重視中藥材供應的問題。要在首先保證國內需要的基礎上合理出口中藥材。境外90%以上的中藥材都來自中國大陸。而地道中藥材與稀土資源一樣,也是稀缺戰略資源,應依法合理調控。
  中藥產業前景很好,國家層面要重視中藥產業發展。中醫的獨特優勢,已被國外認可。我們更要抓緊研究,發揮自身的優勢。
  振興中醫葯,首先要從國家層面整體規劃,完善機制和政策
  問: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中醫葯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您認為如何落實?
  答:真正把“完善中醫葯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落到實處,對中醫葯系統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要在中醫葯事業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上下功夫。按照中醫葯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加強戰略研究,做好統籌規劃,實現協同推進。
  要在完善政策機制上下功夫。要著力建立健全中醫葯服務管理的政策,如完善中醫醫療機構分類和管理政策等;要著力建立健全鼓勵中醫葯服務提供與利用的政策,如完善中醫葯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探索建立中醫葯服務財政補貼制度,在醫保結算制度中探索中醫優勢病種“打包付費”政策等;要著力建立健全中醫葯事業發展的籌資政策,如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政策,完善社會資本辦中醫的優惠政策等;要著力建立健全中醫葯產業發展政策,如建立中醫葯健康服務業發展優惠政策,完善中藥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政策等;要著力建立健全中醫葯事業發展統籌協調機制等。
  關註中醫發展系列報道回顧:
  《中醫發展,期待柳暗花明》(刊載於2013年12月23日)
  《香港:中醫地位不斷提高》(刊載於2013年12月25日)
  《韓國:傳統醫學是熱門》(刊載於2014年1月8日)
(編輯:SN06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tblsgfzqqq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